服用中藥不宜加糖
很多人都有喝中藥的經歷,都知道良藥苦口,可中藥湯劑的苦澀還是讓很多人難以下咽。
于是,許多人便在中藥湯劑里加白糖、冰糖或紅糖等糖類以減輕藥的苦味。然而,惠州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主任中醫(yī)師、養(yǎng)生藥膳志愿服務工作室負責人陳文濱對此表示,服用中藥加糖容易影響療效。
“中藥有寒、熱、溫、涼四氣和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味。其中辛能散、甘能緩、酸能收、苦能泄、咸能入腎,不同的中藥有不同的藥性和藥效。而從中醫(yī)觀點來看,糖也是一味藥?!标愇臑I介紹,白糖性涼、紅糖性溫、冰糖性平偏涼。
陳文濱介紹,喝中藥時加糖,容易引起以下幾方面的影響。首先,白糖性涼、紅糖性溫,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,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,都會減弱藥性,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,進而影響療效。
其次,中藥的化學成分復雜,而糖類含有較多的鐵、鈣等元素,容易與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結合,發(fā)生化學反應,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,繼而產生渾濁、沉淀,這不僅影響藥效,而且還可能危害健康。
另一方面,多食糖會助熱,如果病人有腹脹中滿、舌苔厚膩等濕熱內停的癥狀時,要嚴禁加糖,以避免不良反應,而有痰者也不宜加糖服用。
此外,有些藥通過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腺分泌,從而更好地發(fā)揮療效。如黃連就是通過味覺分析器的興奮,進而提高食欲中樞的興奮,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,從而發(fā)揮健胃的作用。如果加糖,就會失去這種作用,也就達不到治療的效果。
陳文濱提醒,往中藥湯劑中添加糖的做法是不妥當?shù)?,而且在服用苦味中藥時宜快不宜慢,服藥后立即用涼水漱口,然后喝適量溫開水便可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國醫(yī)大師李佃貴:化濁解毒,靜神動形
以濁毒理論名世的李佃貴教授,今年68歲,不僅是最年輕的國醫(yī)大師,同時也是全國中醫(yī)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、博士生導師。[詳細] -
量身定制秋季“養(yǎng)生秘籍” 涼潤為主少辛辣
秋季人體的陰陽代謝開始陽消陰長,因此精神、情志、飲食起居等,都應該順應秋季的氣候特征,以養(yǎng)收為主。[詳細] -
秋冬進補 勿食草烏
在我國一些地區(qū),有進入秋冬季節(jié)就進補的習慣。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