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西藏網(wǎng) > 藏醫(yī)藥 > 四季養(yǎng)生

        長期艾灸好嗎?真后悔這么晚才知道

        高奕楠 發(fā)布時間:2018-10-18 15:57:00來源: 人民網(wǎng)-人民健康網(wǎng)

          艾灸是中國傳統(tǒng)灸療法的一種,利用點燃的艾條、艾柱產(chǎn)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,通過激發(fā)經(jīng)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,并廣泛應用于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五官科等疾病。對尋常人來說,艾灸還能達到強身健體治未病的效果,是養(yǎng)生保健的主要方法。

          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:

          預防保健: 我國古代醫(yī)學家很早就提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,艾灸除了治病外,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。對尋常百姓來說,艾灸操作簡單、功效明顯,適合作為強身健體的保健方式。

          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。俗言道: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。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養(yǎng)胃,補益氣血,有助于祛病防病,是百姓保健的常用方法。

          溫經(jīng)散寒: 灸法最大的特點是治療過程中可以生熱,具有溫經(jīng)散寒的作用,對外感風寒濕邪、素體陽虛等因素導致的疾病效果明顯。臨床上,骨關節(jié)病,風濕、類風濕、宮寒不孕、腹瀉等病癥用艾灸的治療效果很好。

          四肢怕冷,手足不溫的朋友,可以艾灸三陰交、足三里、懸鐘、曲池、合谷、外關等穴,有助于改善疏通經(jīng)絡;痛經(jīng)是年輕女性常見的病癥,艾灸足三里、關元等穴具有溫經(jīng)散寒,暖宮止痛的效果,可以作為年輕女性的常用保健方法。

          扶陽固脫: 陽氣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質,陽衰則陰盛,而灸法能夠祛除陰寒,振奮陽氣,適合身體虛弱、陽氣衰微的患者。氣除有溫煦的作用外,還有固攝的功能,氣不足可出現(xiàn)臟器下垂之癥,灸法對本類病癥也有很好療效,如子宮下垂、胃下垂、肛門脫垂、大氣下陷等。

          身體虛弱的老年人,若出胃寒腹冷等癥狀,可以艾灸神闕、中脘、氣海等穴,有助于緩解癥狀。

          化瘀散結: 瘀指的是瘀滯,包括氣瘀、血瘀、痰瘀等,影響經(jīng)絡的運行。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結,疏通經(jīng)絡的作用。中醫(yī)講“不通則痛”,血瘀阻絡諸癥,均可采用艾灸法治療。比如,腰痛可以艾灸腎俞、大腸俞或者痛點所在部位;肩周炎可以艾灸肩髃、肩髎、曲池等穴。只要堅持治療,一般均有一定的效果。

          引熱外行: 艾灸的溫熱可讓已經(jīng)有的一些熱病有了去路,例如癤腫、帶狀皰疹、丹毒和甲溝炎等可以達到“引郁熱之氣外發(fā)”的效果,一般在患病局部用艾灸進行溫和灸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
          常用的保健穴位要記牢

          中脘穴

          有利于健脾養(yǎng)胃,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,對于胃脘脹痛、嘔吐、呢逆、吞酸、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。

          神闕穴

          神闕穴的解剖部位是肚臍正中,被認為是人體生命最隱秘、最關鍵的要害穴位。對泄瀉、繞臍腹痛、脫肛、慢性腹瀉、皮膚瘙癢、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。

          氣海穴

          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下一寸五。可防治下腹部疼痛、大便不通、泄痢不止,遺尿、遺精、陽痿、滑精,閉經(jīng)、崩漏、帶下、子宮脫垂,中風脫證、脘腹脹痛、氣喘、疝氣,失眠、神經(jīng)衰弱、腸炎等。


        穴位圖

          關元穴

          關元穴位置在肚臍下三寸,是培元固本、補益下焦的重要穴位。元氣包括元陰和元陽,關元穴對元陽很有好處,臨床上多用于治療泌尿系統(tǒng)與生殖系統(tǒng)疾病,比如遺尿、陽痿、早泄,月經(jīng)不調、痛經(jīng)等。

          足三里

        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、脛骨邊緣處,經(jīng)常按摩該穴,對于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。對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失眠、神經(jīng)衰弱、心悸,消化系統(tǒng)的脾胃虛弱、腸鳴腹脹、泄瀉、消化不良、腹痛、便血、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。

          三陰交

          三陰交位于肝、脾、腎三條陰經(jīng)的交匯處,位于小腿內側,足內踝(腳踝內側突出的骨頭尖)上方四橫指處。

         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“不老穴”,是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穴,對月經(jīng)不調、痛經(jīng),以及腹痛、腹瀉、失眠等效果良好。

          這些情況、部位不宜艾灸

          艾灸雖是一種適合大眾的養(yǎng)生保健方法,但艾灸以火熏灸,施灸過程中稍不注意可能引起皮膚燙傷,除非治療需要,一般要避免燙傷。

          首先,陰虛體質的人慎用灸法。陰虛是指津液虧虛,多見于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后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,必須經(jīng)過專業(yè)醫(yī)生的正確指導才能進行艾灸治療,否則灸法可能會灼傷陰液使病情加重。

          第二,面部、大血管等重要的器官、組織周圍一般不宜采取直接灸,以免燙傷造成嚴重不良后果。

          第三,極度疲勞,過饑、過飽、大怒、情緒不穩(wěn)時慎用灸法,婦女經(jīng)期、孕期小腹和腰骶部慎用灸法。針灸治療在于調節(jié)人體的經(jīng)絡之氣,過饑、過飽或生氣時經(jīng)絡之氣往往不通暢或紊亂,施灸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,被施者還容易出現(xiàn)暈灸的現(xiàn)象。

          艾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

          艾灸作為家庭養(yǎng)生保健和慢病治療方法,需要長期堅持方能見效。每人的體質不同,艾灸的穴位和時間長短也不盡相同,“灸感”則是您判斷是否灸到位的好方法。

          灸感是指施灸時患者的自我感覺。由于灸法主要是靠灸火直接或間接地在體表施以適當?shù)臏責岽碳磉_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,故除瘢痕灸外,一般以患者感覺灸處局部皮膚及皮下溫熱或有灼痛為主。溫熱刺激可直達深部,經(jīng)久不消,或可出現(xiàn)循經(jīng)感傳現(xiàn)象。

          如果以防病為目的,可選擇上述的保健穴位在家操作,施灸的程序一般是從上到下,從左到右。不過,對于初次嘗試艾灸的人,不妨先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針灸科,經(jīng)過醫(yī)生的指導,準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穴位,采取適當?shù)氖┚姆椒ǎ丶液罂梢宰约耗7隆?/p>

          專家簡介:

          王軍, 主任醫(yī)師,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東直門醫(yī)院針灸科主任;

          擅長: 四診合參,重視針藥結合,內外并治,擅長治療頭痛、失眠、頸腰椎病、膝關節(jié)痛、胃腸病、中風、面癱、月經(jīng)病、更年期綜合征、不孕不育、陽痿早泄、慢性疲勞綜合癥等疾??;

          出診時間: 每周一、三上午

        (責編: 李文治)

    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• “防暑神器”不是中暑萬能藥

          夏季我國中部地區(qū)持續(xù)高溫,為了預防中暑,很多人在家中準備了藿香正氣水、夏桑菊顆粒、板藍根等“防暑神器”。這些藥品雖都能防暑治暑,但針對的病癥有所不同。[詳細]
        • 洗發(fā):七夕習俗 中藥烏發(fā)

          古時七夕節(jié)當天,為見心上人,女孩子們都會沐浴梳妝,好好打扮一番。[詳細]
        • 老子的養(yǎng)生啟迪

          老子姓李名耳,字伯陽,謚號聃。生于公元前571年,卒于公元前471年,享年101歲,如此高壽,別說在當時,就是在如今,也很是罕見。[詳細]
       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,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,亚洲无码91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