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向晶格+3D打印: 全新人造超材料輕便又堅固
英國《自然》雜志16日發(fā)表了一項材料學最新成果: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團隊報告了一種全新人造超材料——強度增加但質量依舊較輕,這種材料是利用多向晶格,并結合3D打印技術制成,而其中新型晶格則是根據(jù)強金屬合金的基本原理設計的。
晶格結構由重復節(jié)點和連接支柱組成,結合3D打印技術,制造出來的材料既輕便又堅固。然而,一旦這些材料失效,會帶來災難性后果,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。而失效的原因在于這些材料的結構——晶格整體取向單一。
同樣的現(xiàn)象也存在于金屬單晶中,其結構類似,內部會沿特定平面發(fā)生滑移而變形。不過,在包含不同取向晶粒的多晶材料中,晶粒邊界有助于阻止正在成形的滑移和裂縫進一步蔓延,因而可以提高這些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。
此次,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模擬多晶材料,設計了具有粒狀結構的新型晶格狀超材料,使內部晶格的不同區(qū)域具有不同的取向。
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粒狀超材料(又稱“變斑晶”)發(fā)生形變時,比傳統(tǒng)超材料更堅固,更耐損。與多晶材料一樣,“變斑晶”的強度可以通過縮小每個粒狀晶格區(qū)域的尺寸來增強。
研究團隊創(chuàng)造了在施壓后能夠扭變成不同構型的特殊“變斑晶”,模仿的是晶體材料中類似的重排。綜合而言,這些成果將會為科學界帶來更加堅固且適合于各種應用的輕型3D打印材料。
總編輯圈點
新材料迭代的速度,除了與科學家對物質基礎性狀的理解程度有關,還與新理論及相關驗證的效率有關,甚至與生產工藝、模擬工具的創(chuàng)新能力都息息相關。掌握其中的奧秘,學會調整某些參數(shù),創(chuàng)造出符合生產、生活需求的全新材料,這就是化學家被喚作“魔法師”的重要原因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3D打印脊髓支架恢復受傷大鼠運動功能
研究人員稱,3D打印支架提供了一種穩(wěn)定的物理結構,能夠保證植入的干細胞免受損傷部位毒性及炎癥環(huán)境的影響,并幫助軸突完全穿過病變部位。[詳細] -
3D打印“鋼琴手”奏出華美樂章
日前,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通過3D打印技術仿真人體手部結構,制造出“鋼琴手”,只需控制手腕移動,就能彈奏簡單的鋼琴曲。相關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《科學機器人》雜志上。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