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西藏網 > 文史

        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里重煥生機

        楚武干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8-14 09:25:00來源: 西藏日報

        經火不變開形,入土千年不銹。藏式陶器在高原制陶人的匠心獨運下已有上千年歷史,在藏族群眾生產生活、工藝欣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然而,不同于藏香、藏式家具等赫赫有名的“西藏名片”,藏陶還處于“藏在深閨人未識”中。而且,隨著現代文明的發(fā)展,各類金屬器具已取代陶器,傳統手工制陶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,讓優(yōu)秀傳統文化更好傳承。藏陶是西藏傳統文化、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如何傳承發(fā)揚好藏陶文化、讓藏陶傳統技藝在新時代里重煥生機,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必須要回答的課題。

        從藏陶現狀看,總體上,隨著社會環(huán)境的變遷,藏陶保護和發(fā)展面臨著工藝退化、人才短缺、經濟效益不高等瓶頸。一是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?,F在,藏陶面臨著諸多代替品的沖擊;二是自身工藝的裹足不前。例如,出土的藏陶陶片顯示藏族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彩釉技藝,但彩釉技藝發(fā)展至今已到瀕臨失傳的境地;三是制作成本與經濟效益間的矛盾。目前,藏陶制作尚無法實現大規(guī)模機械化生產,傳統手工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,高制作成本限制了藏陶的經濟效益,不少藏陶制作人流失到其他領域。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。

        應該說,藏陶從實用到觀賞的演變趨勢是不可改變的。就此意義而言,筆者認為,藏陶重煥生機的出路要放在充分挖掘釋放其觀賞價值上。為此,牽住觀賞性這個“牛鼻子”,在制作藏陶的過程中必須要增強工藝品的觀賞價值,通過革新技術等方式,在藏文化元素的基礎上融入外來文化精華,使其更加美觀、精致,符合工藝品、禮品的市場定位,從而吸引更多人關注到藏陶的發(fā)展中來。要使藏陶更加符合現代社會審美,在產品設計上融入現代元素,著力在藏陶顏色、品質、形狀等方面下功夫,豐富制陶原料,多樣美化藏陶色調。要鼓勵保護和培養(yǎng)一大批藏陶手工藝人才,發(fā)揮出引領示范的作用,因為藏陶傳統手工藝走向現代化,首先是人才問題。此外,還要明白一個關鍵:傳統的藏陶工藝技術屬于專業(yè)知識,而藏陶手工藝品的使用知識卻是民眾的常識。這些社會常識和專業(yè)知識,如何通過物品在某個空間內構成一種風格、一種趣味?如何對人產生作用?……解答這些問題,對于藏陶手工藝未來的發(fā)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        (責編: 李文治)

    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• 藏式陶器的“那些事兒”

          res04_attpic_brief.jpg
          西藏手工制陶技藝擁有悠久的歷史,是西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經過長時間的發(fā)展和積累,西藏的手工制陶工藝已經非常成熟,制成的陶器也是十分精美別致。[詳細]
        • 雪域高原的透明與隱喻

          西藏,應該是富于詩性的存在。蒼茫遼闊的高天厚土,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,是孕育詩歌的最好“溫床”。[詳細]
        • 心懷藏西 筆寫大美

          近期,一位朋友從西藏阿里來陜,他送給我一本高寶軍的新著《藏西筆記》(作家出版社2017年9月版)。[詳細]
        亚洲制服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无码视频在线a,成人片无码中文字幕免费,亚洲无码91视频